中文

English

文献解析: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关注小胶质细胞TNF-α在应激性高血压中的调控机制

发布时间:2025-08-12   信息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编辑

在医学研究的广袤领域中,应激性高血压(stress-induced hypertension,SIH)作为由内外环境刺激引发的一种慢性临床综合症,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SIH的特点在于动脉压力和血管阻力的持续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神经炎症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在SIH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文献解析: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关注小胶质细胞TNF-α在应激性高血压中的调控机制

尤其是小胶质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透过复杂的分子机制,深刻影响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进而调控SIH的进程。作为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SIH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多样,涉及到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神经炎症成为焦点之一,且被认为是SIH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神经炎症通常由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激活以及炎性因子的释放所引发。这些炎性因子,如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等,能够直接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还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及离子通道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传导性。

RVLM是调控心血管活动的关键核团,其结构与功能异常与SIH的发生密切相关。RVLM能够整合外周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等传入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交感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信号,从而调节心血管活动。在SIH状态下,RVLM区域的神经炎症显著升高,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这些因子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路径影响RVLM神经元的兴奋性以及交感神经的活性,进一步加重SIH的进展。

小胶质细胞在中央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管神经稳态和应对病原体入侵。然而,在SIH等病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会被激活并转变为促炎表型,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其中TNF-α尤为重要。TNF-α以其多功能性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尤其在SIH状态下,RVLM区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并释放大量TNF-α对神经元的影响不可小觑。

研究显示,在SIH大鼠模型中,RVLM区域小胶质细胞形态显著改变,表现为分支总长度、数量和复杂度的下降;同时,促炎标志物(iNOS和CD86)表达上调,而抑炎标志物Arg-1表达下调,证明小胶质细胞转化为促炎状态。RVLM区域的TNF-α蛋白和mRNA水平也显著上升,强调了TNF-α在SIH中的重要性。

线粒体作为细胞内的“能量工厂”,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而在SIH等病理状态中,线粒体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及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研究表明,TNF-α是引起RVLM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SIH大鼠模型中,RVLM神经元线粒体发生过度伸长、肿胀及结构模糊等改变,显示出线粒体的严重损伤。

此外,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蛋白表达降低以及ROS水平的升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更进一步证实了线粒体的功能障碍。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RVLM神经元的能量供应,也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离子通道活性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TNF-α通过抑制AMPK-Sirt3信号通路引发了RVLM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鉴于TNF-α在SIH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TNF-α抑制剂被视为SIH治疗的新靶点。通过抑制TNF-α的释放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RVLM区域的神经炎症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缓解SIH症状。在SIH大鼠模型中,TNF-α受体拮抗剂R7050的微注射显著降低了TNFR1蛋白和mRNA水平,且对TNFR2表达无明显影响,显示R7050能够特异性阻断TNF-α与TNFR1的结合。

R7050处理后,RVLM脑区p-AMPK与Sirt3的蛋白表达上升,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减轻,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蛋白表达上调,ROS水平降低及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这些结果表明,R7050能够显著改善RVLM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并抑制神经炎症。同时,R7050处理组大鼠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也有显著降低,进一步印证了其在缓解SIH症状方面的有效性。这意味着尊龙凯时人生就博的生物医疗理念为新型药物带来生机与希望。

总结而言,小胶质细胞来源之TNF-α通过抑制AMPK-Sirt3信号通路引起的RVLM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应激性高血压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角色。抑制TNF-α能够减轻RVLM的神经炎症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交感神经活动,从而成功缓解SIH症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TNF-α的多功能特性在治疗中的潜在副作用和并发症需要被谨慎评估。因此,未来需要深入研究TNF-α在SIH病理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其他炎性因子的互作关系,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精准有效的策略。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及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期待能对SIH的发病机制有更全面的认识,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法,为SIH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改善。